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 >
资中县“三举措”治理撂荒地
发布日期:2023-11-09

分层分级压实治理责任。全面推行“田长制”,成立以县委、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田长、相关负责同志任副田长的组织体系,设县级田长2名、县级副田长28名、镇级田长44名、镇级副田长184名、村级田长366名,网格员3076名,负责耕地保护日常巡查,及时发现、报告、制止耕地“非农化”“非粮化”行为,切实将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和地块。坚持动态巡查和集中摸排相结合,结合干部联系群众大走访工作,开展粮食安全及耕地保护专项走访行动,统筹网格员3076名、执法员366名、农技员338名,深入田间地头跟踪了解耕地承包主体备耕情况和耕地耕种情况,及时预警发现可能撂荒的耕地,厘清位置、面积、权属、撂荒时间和原因等基本情况,并以镇、村为单元,建立完善农户承包耕地撂荒台账。将撂荒地整治工作作为镇村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考评的重要内容,压实镇党委、政府主要负责人撂荒地整治第一责任人责任和村(社区)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责任。

因类施策推进复耕复种。一是督促自行复耕。各级田长、网格员和执法员在发现耕地撂荒现象或存在撂荒可能时,及时提醒承包户自行复耕,并由村“两委”发放复耕提示书,要求限期复耕复垦。复耕提示书作为撂荒起始的书面凭据,作为停发该承包地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有关政策补贴的依据。二是推动代耕代种。对整户外出、无劳力、土地耕种条件差以及因土地产出效益低不愿耕种的,主要采取邻里和经营主体代耕代种的方式进行复垦复种。三是推动流转复耕。由镇村沟通协调土地承包农户,集中连片低租流转或免租流转给经营主体发展产业进行治理,如太平镇红门村采取“村集体+种植大户”模式,村集体与农户签定五年免租金协议,共300余亩,完成撂荒地整治再流转给种植大户,今年3月种植水果玉米,套种大豆、辣椒,产值42万余元,接下来种植花菜、儿菜等,预计2023年能创造村集体收益6万元以上,既实现了荒地复耕复种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,有利于长期持续发展。2022-2023年,资中县累计完成撂荒地治理2.84万亩。

统筹一体夯实治理基础。一是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。为了解决撂荒地多分散、劳动力不足、荒地无人种植等问题,通过政策扶持、财政支持,积极培育农机专合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,并鼓励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(点),大力发展以农业生产托管为重点,开展“耕、种、防、收”全程机械化服务,做到“人工不花、稻谷进坝”,今年累计代管2.5万亩,成功解决撂荒地“无人种”的问题。二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。充分发挥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工作领导小组作用,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,努力完善提蓄灌设施、灌排水渠、田间道路、农田防护等基础设施,通过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耕种,从根本上解决撂荒地“不能种”的问题。三是落实补贴政策提高种粮积极性。强化资金保障落实,统筹2021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市(州)奖补资金和2022年省级财政“以粮为主、粮经统筹”试点县建设项目资金等853.2万元。同时,坚持“谁复耕、奖补谁”“谁种粮、谁受益”原则,及时兑现稻谷补贴、种粮大户补贴、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、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。


上一篇:资中县“五个引领” 助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
下一篇:资中县创新打造丘陵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

网站首页    |     新闻动态    |     公示公告    |     文件通知    |     政策法规    |     实用技术    |     科技教育    |     农机补贴    |     资中水产    |     乡村振兴    |